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 > 企业管理类论文 > 中小企业管理类论文 > 【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最富成长性和贡献的一部分,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核心竞争能力比较弱的问题,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



一、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它是企业独具的,不易被其它企业模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一旦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就会使企业形成长期优势,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核心竞争力由美国战略治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首次提出,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与关注。依据不同表现形式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有的,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至少暂时不具备,反映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不可模拟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模拟;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应当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整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技术、治理、企业文化等的有机组合,单独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延展性。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专业化战略而建立,而且能通过向外辐射,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社会贡献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方面也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治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通常处于不利的地位,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主要具体表现为:

1.人力资源匮乏。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得人才者得市场,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多以股份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形式存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企业治理多是家长式的,很多决策都由企业最高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机制,决策失误严重。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或者即使制订了规章制度,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在人力资源治理上大多存在着治理理念陈旧、治理方式落后、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僵化,缺乏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从而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具有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营销治理的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人力资源的总体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2.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关键。通过自主创新:第一,可以拥有行业技术使用的主动权,不会受制于人;第二,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寻找市场空白点,为自己做蛋糕,独自“享用”;第三,可以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匮乏等等,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根本无法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无法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自身的科研开发活动,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市场预、决策能力差,决策失误相对较多,缺乏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属于短期行为,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战略决策失误,一是企业没有战略作指导而盲目发展,盲目扩张,盲目选择产业方向;二是企业制定一些“纸上谈兵”的战略而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不到实现。造成这两种战略规划失误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战略眼光,企业行为短期化严重;缺乏战略经营理念和明晰的产业定位;战略机会主义,投机心态严重;战略规划脱离实际,达不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措施落实不到位,战略计划执行力差。因此,中小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对未来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战略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4.个性优势不明显,产品缺乏差异性。许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考虑市场需求,草率决策、盲目投资,自认为抢占了商机、开发了新产品,具有了差异性,其结果不过是落个生产雷同产品的下场。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只注重产品创新,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创新后的产品偏离了目标消费群的需求,致使在实施差异化过程中陷入被动。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是跟风生产、一哄而上,或者闭门造车,抱着想当然、甚至是“赌一把”的态度去创新产品,结果弄巧成拙,新的产品并不受目标消费群的欢迎。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真正领会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应该是最主要的。

三、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应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1.战略治理是前提。首先,企业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审阅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对本企业已经拥有或将要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定位;其次,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用战略的眼光准确猜测其产业及技术演变的发展变化趋势,把握市场,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灵敏的反应,争取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第三,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来确立具体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目标以及获取方式;第四,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

2.拥有人才是保障。在企业生存和发展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与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治理能力、决策能力和技术能力密切相关,人才是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实现核心竟争力优势的保障。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使企业拥有一批具有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营销治理的高素质核心人才;另一方面,可通过不断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技术创新是关键。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一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首先要提高对科技进步的熟悉,要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以及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对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自己的技术创新实力。二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造核心产品,不断占领和创新市场,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吸收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

4.品牌战略是依托。商品的品牌是一种标识,它代表了该商品和商品生产者的某种特性,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更难被竞争对手了解和模拟。在所有竞争优势中,品牌优势最为持久、最有价值,它把产品、服务与顾客紧密地结合起来,尤其在产品技术、质量差异性较小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品牌形象甚至主宰着市场的成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困难是非常大的。但是,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要讲质量、讲信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创建自己的品牌,充分依托品牌效应开拓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

5.差异化竞争是抓手。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可以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产品性能、顾客服务、销售网、商品形象等多方面去实现,一个企业如能在上述的某几个方面显示出优越性,就可以形成比较理想的产品差异化策略效果。为了形成产品差异,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高质量原材料选用和争取顾客支持等工作,或者寻找某些可以利用的差异点。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可在“小”字和 “活”字上做文章。“小”,就是生产的商品本身体积小,价格不高,但专业化成高度,并能保持自身特色,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活”,就是企业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灵活多变,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抓住机会或躲避危险,永保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6.企业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肯定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实,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治理,而治理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企业风格、企业技能塑造核心竞争力。适宜的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和源泉,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