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旅游 > 山水之恋 > 正文 > 【走进娘子军】

走进娘子军

 

走进娘子军

 

提起红色娘子军,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对于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对它不仅耳熟能详,而且还怀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因为,我们正是在诸如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等革命传统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好人”的苦难经历、残酷的斗争生活、光辉的英雄形象,还有“坏人”的凶恶残暴,都曾强烈地震撼着我们幼小的心灵,猛烈地牵动着我们每一根稚嫩的神经,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这些故事,始终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甚至当时曾幼稚地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如果也能赶上那个火热的战争年代,像她们那样,除霸于椰林之中,歼敌于洪湖之上,那该有多神气!时至今日,幼稚的幻想早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散了,但对红色娘子军及其发祥地的景仰之情却从来没有减弱过。红色娘子军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真有电影里“胡琼花”这个战士吗?现在还健在的娘子军老战士是怎样生活的?战争年代留下了哪些文物?我带着这些问号,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于12月1日上午九点多钟,走进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位于东线高速公路琼海官塘入口处,占地200余亩。我们的中巴车一直开到园区大门前的和平广场上。下车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简约而凝重的园区双孔门楼,两孔门洞之间镶嵌着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女主角独舞的大型彩色剧照,剧照中的女战士光彩照人,神采飞扬。门楼为红色大理石基座,象征着红色江山永固。它的主体是乳白色大理石贴面,给人以淡雅宁静之感;门楼的横梁正面写着“红娘子军纪念园”七个火红的大字,十分耀眼;横梁顶部插着的一排红旗,在微风中漫卷飞扬,真好象一串燃烧跳动着的火焰。门柱上还挂着几个牌子,其中一个上面写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落款为2001年6月由中宣部授予。

这里虽是国家级的教育示范基地,但当日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好像除了我们之外仅有几个零星散客,这与后来在别处见到人满为患的情景形成很大反差,但愿这是偶然吧。

这里的工作人员一律穿着红军军装,浅灰色的衣服紧匝着皮带,八角帽上缀着的红五星熠熠闪光。进入园内,还真有些走进娘子军营区的感觉。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纪念园主要由和平广场、纪念广场、娘子军纪念馆、娘子军连部、娘子军歌舞表演、椰林寨、南霸天故居和旅游服务功能区八个部分组成。除了没观赏到娘子军歌舞表演外,其他几个部分我们都去亲历感受了。

进园后,首先迈入的是娘子军纪念广场。广场在椰树等多种绿色植物和姹紫嫣红鲜花的环抱之中,呈长方形,中轴线上是两座花岗石主题塑像。前边的是和平塑像,该塑像远看有点像旧式火车头:基座为褐色,正前方是一顶刻有“娘子军”三个红字的大竹笠,这是战斗在热带海南的娘子军们的一个重要标志。后部是一条被砸碎的铁链,象征着被奴役束缚的妇女争取解放的向往和决心。左侧是一只系着飘带的冲锋号,象征着娘子军战士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它的右侧我没来得及看就随着人流走过去了,这是一个不应有的疏忽。估计那里应是一把大刀或钢枪,因为它是“奴隶要翻身”的战斗武器!在塑像的顶部,一只收拢着双翅的大和平鸽站在那里,高高抬起的头部好象正警觉地注视着四周,时刻防范着可能入侵的敌人。我突然发现,原来在这只和平鸽的背上还站着一只白白的小鸽雏,鸽雏倒显得活泼欢快无忧无虑。我明白了,娘子军及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直至流血牺牲,为的绝不仅仅是自身翻身得解放,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宁与幸福!她们用青春和热血已经完成了那个年代的使命,那么,作为鸽雏,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在先辈们开创的基业之上,负起新的历史责任,来回报她们、报效祖国呢?

这里有红军军装、竹笠等向游人租用。我们许多人都兴致勃勃地用这些行头把自己武装了起来,在雕像前拍了一张张纪念照。你别说,这些宽大退了色的军装往身上一穿,红袖标一套,军腰带一系,大镜面“匣子枪”一别,红星八角帽一戴,个个都一下子飒爽英姿了起来,真好像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红军战士!我还有幸给漂亮的“娘子军”们当了一把“党代表”。今天我们“当红军”是轻松愉快的体验和留念,而当年参加革命则意味着流血与牺牲!我在这“军装”的一穿一脱过程中,隐约感到了当年革命的艰辛、我们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和历史责任……

第二座是红色娘子军雕像。该雕像由花岗石雕刻而成,大约有4米来高。它塑造了一个红色娘子军战士脚穿草鞋、肩背竹笠、风尘仆仆的飒爽英姿,展示了一代巾帼英雄的豪迈气概。据说这座雕像是复制的,它的原作是1985年8月1日落成、现位于琼海市南门街心处。由于我们没去琼海,故此也没观瞻到这座雕像。

绕过红色娘子军雕像,再走不远就到了红色娘子军纪念馆。该纪念馆主体建筑共有三层,总面积2400平方米。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反映红色娘子军革命斗争生活的历史资料、图片、实物和遗物。还通过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娘子军生活和战斗的光辉历史。

这里的资料介绍了红色娘子军的由来和功绩。1931年5月1日,中共琼崖特委组建了琼崖女子军,全称是“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特务连最出名的一次战斗是1931年6月在沙帽岭的战斗。当时,乐万地区国民党“剿共”总指挥陈贵苑,伺机进犯乐四区革命根据地,女子军特务连奉命配合工农红军第三团担任诱敌重任。女子军一边沉着应战,一边且战且退,终把敌军诱到我军包围圈之中。这场战斗歼敌100多人,连同陈贵苑共俘虏70余人,缴获长短枪一百多支,而女子军连无一伤亡,大获全胜。这一仗使女子军的名声大振。此后,女子军连打了一仗又一仗,并乘胜攻打下了文市炮楼,活捉了民团中队长、大恶霸的儿子冯朝天。于是,称女子军连为“红色娘子军”的赞誉声不胫而走,传遍了全岛,传遍了全国。

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娘子军当年穿过的军装和草鞋,是那样的破烂不堪,它无言地讲述着革命道路的艰辛漫长以及战斗生活的坚苦卓绝;锈迹斑斑的大刀静静地躺在那里,系在刀把上的红布条早已看不到了本色。撩开历史的面纱,我似乎看到了娘子军战士,挥舞战刀奋勇杀敌的雄姿;还有那些尘封已久的大小枪支、梭标、望远镜、公文包等,它们尽管是悄然无声地默默躺在那里,但我分明听到了娘子军大战沙帽岭、攻打文市炮楼的枪炮声和喊杀声……我似乎看到,在刚刚结束战斗的战场上,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获胜的女战士正紧张而兴奋地打扫着战场,押解着战俘,清理着战利品。战俘中那个曾叫嚣要活捉娘子军女连长当他的压寨夫人的民团中队长,此时也不得不说:“我认输了!”在展厅中间,有一块声光沙盘,它所演示的内容好像就是沙帽岭战斗的情景。

我望着这里的文物和遗物,思绪难平,浮想联翩。我在想,这里的所有物品,都一定有鲜为人知的曲折经历和传奇故事。就是这些今天看似不起眼儿的东西,与它们的主人一起,为打下江山立下了不朽功绩。今天,它们的主人大都不在了,有的可能还没来得及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就长眠在了五指山下。在她们所留下的这些物品上面,也许还浸染着她们的鲜血和汗水,还永存着她们的体温!想当年,娘子军的战士也就是20左右岁的女孩,又缺衣少食,身小体弱。很难想象,她们是怎样用这些笨重落后的武器装备,与强敌进行周旋斗争并打出声威的。现在20左右岁的女孩,也包括男孩,不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吗?!正所谓“马怕骑,人怕逼”,条件使然也。那时是“妇女冤仇深”,只有跟着“领路人”——共产党走,“奴隶”才能翻身得解放,于是她们觉悟了,拿起武器革命了,造反了,小女子也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我是怀着深切缅怀和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瞻纪念馆的,之后,我又怀着万千感怀离开了这里。

从纪念馆的后门出来后,沿着一条鲜花绿草间的甬路走不多远,就到了“娘子军连部”。这是一幢起脊式的砖瓦房,中间是穿堂屋直通后院的天井。我在这里虽然没看到有什么文物,但却有幸见到了真正的“国宝”——娘子军老战士!在穿堂屋的一侧,并排安放着四把大木椅,椅背上分别刻有四位老战士的名字。我们那天有幸见到了三位,一位是当年娘子军的旗手欧花,一位是排长王运梅,还有一位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她们穿着深色浅花的衣服,头上都戴着软胎的棉布遮阳帽。她们虽然都已经九十多岁了,但身体硬朗,精神头很好,看上去好像耳不聋眼不花。但无情的岁月风霜给她们的脸上刻满了皱纹,这皱纹里包裹着社会的沧桑、人生的艰辛和晚年生活的幸福。她们,眼前神态安祥的老人,就是当年威风凛凛、令敌人胆寒的巾帼英雄!在她们面前,在共和国的功臣和伟大的巾帼英雄面前,我们无法不肃然起敬。在征得她们同意后,我们以无比敬仰的心情与革命老人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可以说,这是此次海南之行的重要收获之一。

通过这里的工作人员我了解到,在1994年的时候,琼海市在世的娘子军老战士为84人,到2001年就剩下23人了,而现在只有15人了。党和政府很关心她们的生活,她们每月享受185元至200元不等的政府补贴。在纪念园的这4位老人每月可享受500元。工作人员还告诉我,这4名娘子军常年住在纪念园内,除了坐在那几张椅子上“接待”参观者之外,平时主要是看看电视散散步。她们有专人照顾,每月还按时带老人去体检。如果想家,就派车送她们回家。我注意到,精明的海南人,如今已经把在世的娘子军老战士,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加以开发了。昔日的娘子军,为革命成功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今日的老战士,继续为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革命传统教育而发挥着余热,她们不愧是国之瑰宝!

 我突然想起电影里的那个“琼花”来,当年娘子军里真的有这个战士吗?后来我查知,琼花的原型叫冯增敏。她1931年5月1日参加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曾任一排排长、一连连长。1932年冬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入狱,1937年冬出狱后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琼海县妇联主任等职。1960年参加全国民兵大会时,获赠一支半自动步枪。在文革中遭诬陷,1971年去世,八年后的1979年才得到平反。就是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娘子军,为革命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她不曾为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和凶残敌人所屈服,却含怨死在了自己为之而奋斗的和平年代里,惜乎哉!悲乎哉!如果她能活到今天该有多好啊!也许她地下有知,当看到她的战友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里,舒心幸福地生活着的时候,当看到她曾经浴血奋战过的五指山上和万泉河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吸引来了那么多中外游人的时候,她或许在九泉之下露出会心的微笑……

穿过娘子军连部,就是所谓的“南府”了。这里除了有一盏写着“南府”两个字的灯笼特别提示外,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说有的话,就是在一个角落里设有一座不大的“水牢”。因为都是“赝品”,没有引起我的多大兴趣,所以,简单转了一下就撤了出来。

走出“南府”,我突然发现,这座纪念馆其实也是一座景致极佳的大花园。这里芳草萋萋,鲜花丛丛,椰树片片,湖波粼粼,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的浓郁芬芳。离“南府”不远处,有一泓湖水,湖上一座石板曲桥抵达对岸。湖水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如织。水面上长满了千姿百态的荷花,在硕大茂密的绿叶衬托下,分外娇艳可人。那天碧空如洗,烈日炎炎,我们考察团的“娘子军”们打起了漂亮的遮阳伞。她们在石板桥上边走边欣赏着这里的美景,还不时驻足摄影留念,张张灿烂的笑脸犹如湖里绽开的荷花。绿岸、碧水、游鱼、翠叶、红花、曲桥、花伞、笑脸……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令人陶醉的精美图画。

之后,我们穿过椰林,浏览了反映娘子军战斗历程的浮雕墙,就结束了这里的观瞻活动。

时至今日,我离开娘子军纪念馆已经有几个月了,但那里的一切,特别是饱经风霜的娘子军老战士的形象还历历在目,清晰如昨;“向前进,向前进,战士责任重,妇女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雄壮的娘子军连歌,也常常在我的耳畔萦绕着,在空中回荡着,回荡着……

我记得,在娘子军老战士坐椅的后墙上,挂着一幅红纸黑字的对联:上联是“松龄长岁月”,下联是“鹤语寄春秋”,中间写着一个硕大的“寿”字。这对联很好地表达了我们以及国人对她们的由衷祝愿。这里,我再次衷心地遥祝健在的那15位革命老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