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MBA全景教程之十) > MBA全景教程-管理信息系统 > 【第5讲 系统实施】

第5讲 系统实施

 

第五讲  系统实施

 

①系统实施的准备

系统实施准备主要包括购置计算机和必要的附属设备;购置系统实施所需要的软件;培训各类工作人员;数据准备以及管理方面的准备。

②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包括多方面的测试,首先对一些程序模块进行测试,然后把模块连起来进行测试,测试系统能不能达到原来设计的目标。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测试以后,还应该由用户参与进行验收测试。

③系统转换

系统测试通过以后,要进行新旧系统的转换,这关系到新系统能否顺利代替旧系统进行工作。系统转换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即转换。旧系统用到某一天,就立即转换成新系统。这种情况一般多适用于规模小、风险小的系统。小系统可以采用立即转换的方式,即使有一点风险,但影响范围也比较小。

●分阶段转换。旧系统转换为新系统分多个阶段进行。分阶段转换需要注意,人工系统跟计算机系统的接口问题,一定要处理好。

●并行转换。旧系统跟新系统有一个并行的时间,这个并行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旧系统、人工系统、新型系统、计算机系统同时工作,开始以人工系统取得的信息作为管理的依据,一段时间以后,新系统得出的结果与人工系统得出的结果相一致,就用新系统得出来的数据作为依据。旧系统继续运行得出来的数据可以用来进一步验证新系统。当没有问题了,就可完全转换为新系统运行。

图5-1  新旧系统转换形式

④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是在新系统正式运行后开始的。这方面的工作要求规范化、制度化,有专人负责。当正常维护工作进行不下去时,按照生命周期的观点,系统就应该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了。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整体思路清楚,目标明确。

②设计工作中阶段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

③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

2)缺点

①用户要求难以在系统分析阶段准确定义,致使系统在交付使用时产生许多问题。

②用系统开发每个阶段的成果来进行控制,不能适应事物变化的要求。

③系统的开发周期长。

 

原型法

 

1.原型法概述

原型法的模式与开发过程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编程和运行以及结构化的内容相类似,不同点就是不需要对系统进行长时间和非常细致的分析、设计,只是对系统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它的主要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初步设计和编程以后就马上运行,以后在与用户进行交流中再进一步改进。

图5-2   原型法思路模型

 

2.原型法的实现步骤

1)确定用户的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建立模型。

2)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型。

3)让用户运行和评价原型,然后根据用户的修改意见来修改原型。

4)建立新原型再请用户来运行评价,一直到满意为止。

图5-3   原型法模型

 

3.原型法产生的背景

1)由于用户对计算机不了解,提出要求不准确。

2)用户跟开发者的知识结构不同,难以沟通。

3)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结构很复杂,很难用抽象的模型和结构充分表达。

4)没有实际的启发,对复杂的问题不容易准确地描述。

 

4.原型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改进了用户和设计者的互相交流方式,用户的满意度高,更加贴近实际。

②开发的风险比较低。

③用户的培训时间缩短,简化了信息系统。

④管理起来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应变能力比较强。

2)缺点

①开发工具要求比较高。

②对复杂大系统比较困难。

 

 

面向对象法

 

1.面向对象法概述

面向对象是一种新的系统设计方法学,也是一种认知方法学。该方法可以用于程序设计,也可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根据以前讨论的结果,对面向对象法可作如下解释:

1)客观事物都是由对象组成的。

2)对象是由属性和方法组成的。

3)对象之间主要通过传递消息来实现。

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进行归类。

对象是数据(属性)和操作(方法)的封装单位。数据反映了对象的状态。操作是在外界条件激发下使数据状态改变。这里激发的因素就是对象间的通信,称为消息。

图5-4  对象与消息的关系

面向对象的方法目的就是要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软件开发不能只针对一个企业就只能适用这个企业,而应该可以在其他企业重新使用。一旦企业目标或者生产方向发生变化,面向对象方法使系统改变或者扩充更加方便。

 

2.面向对象法的“类”

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类的下层称为子类,上层称为超类。子类能够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的继承机制。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职工有职工号、性别、姓名、出生年月,这是一个类。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是职工这个类的子类,职工就是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超类。子类能够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叫做类的继承机制。继承性使面向对象法有较好的扩充性和重用性。

 

3.面向对象法的显著特点

描述所研究的问题,确定非形式化的求解策略

识别问题空间中实体及其相互关系,使策略形式化

针对数据和过程描述涉及实现细节

 

【自检】

试述面向对象方法的含义,并举出一个类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当前采用的比较多的系统开发方法有三大类,即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三类方法各有千秋。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法是经典型开发法,强调从系统出发,自顶而下,逐步求精地开发系统。开发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个思想。开发过程很规范,思路清楚。但是总体思路上比较保守,是以不变应万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原型法强调开发方与用户方交流,从思路上看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法要先进。原型法在计算机的开发工具上要求比较高,对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应该说效果很好,但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原型上的制作有相当的困难。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面向对象法是从全新的角度看问题。它不同于结构化系统设计法自顶向下地分析问题,而是从系统的基本构成入手,希望把一个系统的最基本构成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开发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把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面向对象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系统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系统性调查与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的应用也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自检】

比较几种系统开发方法的优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的开发方式

系统的开发方式包括:

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购买商品化软件

 

表5-1  各种系统开发方式表

 

【本讲总结】

系统开发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系统开发是一个信息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任何企业要想建立信息系统,必须有科学的管理作基础,采用现代化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思想进行系统开发。其核心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