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案例8-2
培训师应该具备的十种个人素质
虽然我们并不主张培训师要进行缜密的分析,但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培训师,很明显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的能力。我们的自我感知能力越强,选择余地和自由就越多。与其他任何从事“帮助”他人的工作一样,能够意识到激励我们自己的因素是很重要。
学习能力强,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并且在课程中充实新的理论与案例;具有调动气氛和案例分析的能力,能够设计并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手法去很好的传输自己的观点及经验。
培训师不能强加学员做自己不喜欢、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要充分尊重学员,培训师要启发学员的思考,但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同时培训师还要虚心向学员学习,因为许多学员比培训师还要“聪明”,还要见多识广。同时,培训师能够意识到被培训者的发展需要并激励他们认同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为获得和实现他们的最高目标而努力。成功的培训师能激发被培训者内在的动力而不是使用外在的压力。培训师的信念是让被培训者发展自己的潜能。培训师可以使被培训者克服任何妨碍达成其目标的障碍和限制,激励和鼓励那些犹豫不决和失败的人勇于承担风险和建立安全网络。失败是一种反馈,是成长的机会。不愿意冒失败危险的培训师和被培训者会停滞不前。
培训师看起来应当是可接近的、友好的、值得信任的。他们把培训看做很重要的事。培训师必须是乐于助人的,有办法的、并且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实现培训过程中的教学双向“互动”,学员才是培训中的“主角”,优秀的培训师善于把学员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或改变学习过程,与培训师共同充实培训内容。这样做,也可大大增加学员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极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训师必须懂得这样的学习心理: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怎样学比他们学什么还要重要!只有在身心很放松情况下学到的东西,才会让学员永志不忘。在痛苦煎熬或味同嚼蜡中被强迫的学习,是难以入脑入心的。培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师和被培训者之间的关系。
与有固定的课程安排的培训师不同,培训的日程表是灵活的。培训师与被培训者一起,确定优先考虑的事情和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以实现行为的改变。然而,这一日程安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出色的培训师能够调整日程并且进行“课外”培训以适应个人的不同需要。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如此是为了帮助学员在极短的时间里掌握管理理论的精髓,而不必面面俱到,不必向学员反复解释前因后果,因为绝大多数学员不可能像大学生那样以成年累月的时间去钻透相关理论。把枯燥的过程艺术化,任何理论的培训都是枯燥的,成人学习又不可能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因此必须使培训过程充满生动性,寓高深的理论原则于活泼的事例分析中,需调动学员的全部感官增强并巩固对学习内容的感受。这就需要培训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视时间及课程内容而随时调整培训计划。
许多人在与合作者、同事和客户发生交流困难时常采用培训这种方式。还有一些人需要私人培训师帮助他们度过不同的过渡期,包括亲人关系或伙伴关系的困难期。培训师应该拥有广泛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能,并对他人的担忧表示出敏感和耐心。培训师要能够对被培训者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置于谈话者所处的情境之中,去感知事物、思考问题,也就是主体“换位”。换言之,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而是按照对方的思路去思考,这样才能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表现出对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恐惧和梦想的赞同和理解。培训师要能够聆听,提出能激发热情的适当的问题,经常做出清晰的、直接的反馈。重要的是,培训师必须愿意进行坦诚的交流,能够清楚地识别出不受欢迎的行为,而不要过于顾及被培训者的反抗情绪或担心使他们难堪或不喜欢。
培训意味着行动。培训师不能只是停滞在培训开始时的状态,或是陷入对情感、目标的关注或对失败的害怕中。如果被培训者最初是不成功的,好的培训师能够让他们在保持活力的同时去寻找导致他们受阻和无效率的原因。培训师相信人们有足够的智慧、创造力和动力发展以取得成功、但是他们需要帮助来达到目的。
改变有时是痛苦的。不管最终的结果和益处如何,被培训者经常抵制改变,害怕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会失去一些东西。培训是与发展、成长和变化相关的,培训师显示出的献身精神和毅力,以及关注于目标和行动计划的控制力,将最终带来其所期望的持久的行为变化。
培训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灵丹妙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被训练。选择被培训对象,以及建立培训师和被培训者之间的“良好配合关系”十分重要。一些人也许不适合学习和改变,所以培训师对他们也许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好的培训师通常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能力和局限。
培训师应该收集被培训者的有关资料,以便决定他们的特定需求。虽然评估和会谈的技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一个成功的培训师会拥有一些特定的素质,这些素质使他们能够更有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信息,诊断被培训者的问题所在,或提出令人振奋的解决办法。这些素质包括:真正了解所询问的问题;意识到什么是“错误”以及应该做什么;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环境的能力;创造性地提供新的观点和新的视角;独特的和新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师不仅出售无形产品,他们同时还在推销自己。在一个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人们选择培训师的时候,不仅考虑培训师能否清楚地阐明其培训项目的必要性及特殊的益处,还要考虑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为了成功地推销自己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培训师要具有:事业心和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对自身和所提供的产品的强烈自信;对于培训的“富有感染力”的热情;“能做好”的自信;有完成任务的精力、面对拒绝时的韧性和决断力;承担新的风险和挑战及进入未知领域的意愿;经常挑战自我并激励他们开发更新、更成功的销售战略的创新精神;对赢得新的业务的竞争性的渴望。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hrd.net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素质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方面。① 自然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素质。例如,一位身材适中、面貌和善的培训师会使受训者产生和蔼可亲的感觉;一位身材魁梧的培训师可能会使受训者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感到敬畏。这些都基本属于自然素质的作用结果。②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③社会素质则主要是指人所受的教育及社会实践而使自身达到的境界。它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当然培训师的素质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样也可能因环境的影响而走向反面。因此,培训师的素质无疑对培训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培训师的自然素质具体是指其身体健康状况、思维敏捷程度、精力状况等,也就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状况。没有自然素质基础,培训师能力的发挥就失去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不仅是培训师完成其培训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鼓舞受训者士气的重要条件。如果培训师在培训的时候无精打采,那么培训效果就不可能好。据说在美国总统的竞选活动中,公民往往青睐身材高大、风度翩翩的候选人。所以,培训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参加合适的运动和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
一个培训师要有充沛的精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重要的基础。同时,还要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做事具有前瞻性。当然,良好的身体素质一方面与先天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有规律地安排生活和工作,及时进行身体检查和治疗,再加上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勤奋的锻炼。
思维敏捷是指一个人的头脑反应及其方式的科学。一个人的头脑思维是否敏捷,有先天条件,也有后天的学习和锻炼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可能更重要。因为先天条件再好,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那么恐怕连思维的方式都不能正确选择,何谈思维敏捷。所以要达到思维敏捷,必须多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
良好的记忆是培训师个人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它甚至是思维敏捷的基础。思维必须依据一定的资料,如果将这些资料印在脑海中,可以随时取用,思维当然敏捷。否则,将所知道的东西很快忘掉,思维也就缺乏依据。记忆力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人在年少时记忆力非常好,年龄较大时,则记忆力开始衰退。但一个人的记忆力与锻炼有很大关系,经常进行这方面的锻炼,可以使记忆力大大增强。作为一位培训师,良好的记忆力可以从容应对有关问题,进而使培训进展顺利。
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品德修养。要提高培训师的政治素质,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
政治素养主要指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信念及政治责任感。
在我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同反党、反社会、反人类的腐朽思想做斗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履行作为一名公民的义务,是每一位培训师应该具有的政治素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动力。培训师应该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始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品德修养一般包括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培训师不仅要在所培训的内容方面比受训者强,还应该在品德修养方面成为受训者的典范。
目前对思想品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坚决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敲诈勒索等腐朽没落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培训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自己的职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
培训师的业务素质主要是指培训师的与其业务相关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及培训的才能等。
培训师的科学文化修养,一般包括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智能。
(1)知识化和专业化是培训师的必备条件。作为一名培训师,他的知识结构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① 广博,面窄了不行;② 综合,要融会贯通;③ 重视软科学。(软科学具体指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宏观控制进行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科学。又称科学指挥学、战略科学、政策科学等。软科学一词是借用电子计算机软件的名称而来的。它综合运用系统理论、系统方法、决策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手段,对各种复杂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各个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研究它们的客观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为有关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政策制定及组织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每个培训师除了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领导管理知识、历史知识及广泛的社会知识等。培训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要求培训师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语言与受训者沟通,而如果培训师没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那么他所说出来的话只能是空洞的专业理论,很难令人接受。
(2)对培训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培训师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他不一定对培训课程所涉及的问题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是他应该有能够解答这些问题的理论知识。培训师还应该有培训授课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培训师的才能修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是指培训师的组织指挥才能、沟通方面的才能和创新的才能。
(1)组织指挥才能。将培训方案付诸实施的才能,就是培训师的组织指挥才能。培训师应该善于分工协作,善于选择工作中的突破口,能运用科学的组织手段、系统的思维方法,将培训工作的实施组织得有条不紊、协调一致。
(2)沟通方面的才能。沟通方面的才能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沟通,另一个是非语言沟通。沟通的效果对于培训的成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沟通才能对于培训师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沟通才能的具体内容将在8.3节中详细介绍。
(3)创新的才能。培训师应该不断创新,要有旺盛的进取心,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培训工作做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绝不会有什么建树。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甚至是体制的束缚。所以,培训师必须加强心理修养,对意志、气质和性格等方面进行锻炼和提高。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为困难所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