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会扼杀孩子的天才
有的教育家常说,教育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极端错误的说法。塞德尔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然而,现行的教育是恰恰相反的,重纪律甚于重素质,把纪律看得高于一切,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犯了什么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视为大敌,非得严惩不可,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要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尽力使他们合乎规范。孰不知,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孩子。
小塞德尔兹的舅舅是个生活刻板严谨的人,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儿子彼特。
彼特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弄坏东西,惹是生非,他与他的父亲是两个极端,因此他们父子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彼得把祖母刚送给他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他父亲的愤怒。拆东西可算是彼特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他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可是无论父亲多少打骂,他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彼特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块表是彼特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怀里,从不离身,不久前他还说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哪知还没来得及修,就被他这个调皮的儿子给翻了出来,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小塞德尔兹的舅舅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煽得坐在地上,接着他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站在一边的塞德尔兹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去抓住他的胳膊,高声说:"清不要打了,你这样打孩子太过分了。"
他跺着脚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
"彼特是弄坏了表,但是你认为一块表比自己的儿子更重要吗?"
这时,彼特抽抽咽咽他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是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了……"
塞德尔兹继续对他说:"不管彼特是修表还是拆表,你都不应该打他,你这一打,恐怕又一个'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枪毙'了。"
他愣了一下,问道:"我不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算孩子拆坏了金表,他也只是想知道金表里到底有什么,这是一种好奇心,这是有求知欲和想像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如果你是一个明智的父亲,就不应该打孩子,而应该解放孩子的双手,要给孩子提供从小就能够动手的机会。"
那天彼特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他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已经不哭了,可是眼睛里却充满了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塞德尔兹走过去问道:"你还在生父亲的气吗?"
他鼓起勇气说:"没有,我只是不想再和他住在一起。我恨他!"
第二天,彼特突然失踪了,原来他是跟着一个马戏团跑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依然不肯跟回家,而且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自己在家里总是不愉快,而跟马戏团在一起,却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快乐,他喜欢马戏团里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直到他母亲哭得昏死过去,彼特才不情愿地回家了,这件事对他父亲的震动非常大,他开始认真地对待儿子的天性,不再强求他非要与自己一样,这样一来,他发现自己和儿子都变得轻松愉快了。
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它同时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当孩子显露出某方面的天才时,我们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导和启发,反而首先是用纪律的条框去规整它,使它符合我们的习惯。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对于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认识: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儿童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予以坚决禁止的,这才是教育应遵循的最高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