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的双极型器件,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的单极型半导体器件,它不但具有一般三极管的特点,如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寿命长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输入阻抗高(可达109~1014Ω);噪声低、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等特点。因此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
按场效应管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两种。其中,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在制造工艺方面简单,便于实现集成电路,发展很快,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示意图及符号如图5-28所示,下面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介绍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是在一块掺杂浓度较低的N型半导体上,制作两个高浓度的P型区(称为P+型区),从而形成两个P+N结。将两个P+型区连接在一起,引出一个电极,称为栅极(用G表示);在N型半导体的两端各引出一个电极,分别称为漏极(用D表示)和源极(用S表示)。两个PN结中间的N型区是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流沟道,称为导电沟道。由于导电沟道是N型区,其多子是自由电子,故称为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符号箭头方向是从栅极指向沟道,即从P区指向N区。
如果在一块P型硅片两侧分别制出一个高浓度的N型区,就可制成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其结构和符号如图5-28(b)、(d)所示。
(a)N型沟道 (b)P型沟道 (c)N沟道 (d)P沟道
图5-28 结型场效应管结构及符号
上述两种结构的结型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下面以N型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进行分析。
研究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讲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作用。在如图5-29所示原理图中,绘出了当漏源电压UDS=0时,栅源电压UGS大小对导电沟道影响的示意图。
(1)当UGS=0时,PN结的耗尽层如图5-29(a)中阴影部分所示。耗尽层只占N型半导体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导电沟道比较宽,沟道电阻较小。
(2)当在栅极和源极之间加上一个可变直流负电源UGG时,此时栅源电压UGS为负值,两个PN结都处于反向偏置,耗尽层加宽,导电沟道变窄,沟通电阻加大,如图5-29(b)所示。而且栅漏电压UGS愈负,导电沟通愈窄,沟道电阻愈大。
(3)当栅源电压UGS负到某一值时,两边的耗尽层近于碰上,仿佛沟道被夹断,沟道电阻趋于无穷大,如图5-29(c)所示。此时的栅源电压称为栅源截止电压(或夹断电压),并以队UGS(off),表示。
(a) (b) (c)
图5-29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改变栅源电压UGS的大小,就能改变导电沟道的宽窄,也就能改变沟道电阻的大小。如果在漏极和源极之间接入一个适当大小的正电源UDD,则N型导电沟道中的多数载流子(电子)便从源极通过导电沟通向漏极作漂移运动,从而形成漏极电流ID。显然,在漏源电压UDS一定时,ID的大小是由导电沟道的宽窄(即电阻的大小)决定的,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栅源电压UGS对漏极电流ID有控制作用。这种利用电压所产生的电场控制半导体中电流的效应,称为“场效应”。场效应管因此得名。
此外,栅源电压UGS在负值范围内变化时,PN结始终处于反向偏置,栅极电流基本为零,所以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较大,一般可达106~109Ω。
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最常用的有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它们可用图示仪直接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实验逐点测绘出。
(1)转移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是用于描述漏-源电压一定情况下,漏极电流与栅-源电压之间关系的曲线,即
(5.5.1)
N沟道J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5-30所示。
图5-30给出了某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UGS对ID的控制作用。UGS=0时的ID称为栅源短路时漏极电流,记为IDSS。使ID≈0时的栅源电压就是栅源截止电压UGS(off)。
从图中还可看出,对应不同的UDS,转移特性不同。但是,当UDS大于一定数值后,不同的UDS,转移特性是很靠近的,这时可以认为转移特性重合为一条曲线,使分析得到简化。
此外,图5-30中的转移特性,可以用一个近似公式来表示
(5.5.2)
(2)输出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也叫漏极特性)是指在栅源电压UGS一定时,漏极电流ID与漏源电压UDS之间关系。函数表示为
(5.5.3)
图5-31给出了某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管子的工作状态可分为可变电阻区、恒流区和击穿区这3个区域。
(1)可变电阻区:特性曲线上升的部分称为可变电阻区。在此区内,UDS较小。ID随UDS的增加而近于直线上升,管子的工作状态相当于一个电阻,而且这个电阻的大小又随栅源电压UGS的变化而变化(不同UGS的输出特性的切线斜率不同),所以把这个区域称为可变电阻区。
(2)恒流区:曲线近于水平的部分称为恒流区(又称饱和区)。在此区内,UDS增加,ID基本不变(对应同一UGS),管子的工作状态相当于一个“恒流源”,所以把这部分区域称为恒流区。
图5-30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转移特性曲线 图5-31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输出特性曲线
图5-32 UDS对沟道的影响 |
(3)击穿区:特性曲线快速上翘部分称为击穿区。在此区内,UDS较大,ID剧增,出现了击穿现象。场效应管工作时,不允许进入这个区域。
绝缘栅场效应管(简称MOS管)按照制造工艺和材料不同,可分为N沟道和P沟道;MOS管按照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因此MOS管可分为N沟道增强型、P沟道增强型、N沟道耗尽型和P沟道耗尽型4种。
增强型MOS管与耗尽型MOS管的区别是:增强型MOS管在栅-源之间未加电压时,无导电沟道;只有当栅-源之间加上电压后,才能产生导电沟道。而耗尽型MOS管在栅-源之间未加电压时,已经存在导电沟道。本节以N沟道增强型MOS管为例,介绍MOS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曲线。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如图5-33所示。它的制作过程是:以一块杂质浓度较低的P型硅半导体薄片作衬底,利用扩散方法在上面形成两个高掺杂的N+区,并在N+区上安置两个电极,分别称为源极(S)和漏极(D),然后在半导体表面覆盖一层很薄的SiO2绝缘层,并在SiO2表面再安置一个金属电极,称为栅极(G),栅极同源极、漏极均无电接触,故称“绝缘栅极”。
(a)
(b)
图5-3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结构图及符号PMOS管符号
在图5-33(a)中,如果将栅极与源极短路,那么不论漏极与源极间加的电压极性如何,总会有一个PN结呈反向偏置,漏极与源极间将无电流。
如果在栅极与源极间加上一个正电源UGS,并将衬底与源极相连,如图5-33所示。此时,栅极(金属)和衬底(P型硅片)相当于以SiO2为介质的平板电容器,在正栅源电压UGS即栅-衬底电压(UGU)的作用下,介质中便产生一个垂直于P型衬底表面的由栅极指向衬底的电场,从而将衬底里的电子感应到表面上来。当UGS较小时,感应到衬底表面上的电子数很少,并被衬底表层的大量空穴复合掉;直到UGS增加超过某一临界电压时,介质中的强电场才在衬底表面层感应出“过剩”的电子。于是,便在P型衬底的表面形成一个N型层——称为反型层。这个反型层与漏、源的N+区之间没有PN结阻挡层,而具有良好的接触,相当于将漏、源极连在一起(见图5-33)。若此时加上漏源电压UDS,就会产生ID。形成反型层的临界电压,称为栅源阈电压(或称为开启电压),用UGS(th)表示。这个反型层就构成源极和漏极的N型导电沟道,由于它是在电场的感应下产生的,故也称为感生沟道。
显然,N型导电沟道的厚薄是由栅源电压UGS的大小决定的。改变UGS,可以改变沟通的厚薄,也就是能够改变沟道的电阻,从而可以改变漏极电流ID的大小。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栅源电压UGS能够控制漏极电流ID。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示意图)如图5-34所示。图5-34(a)的转移特性是在UDS为某一固定值的条件下测出的,当UGS<UGS(th)时,ID=0;当UGS=UGS(th)时,导电沟道形成,并且ID随UGS的增大而增大。图5-34(b)为输出特性,同结型场效应管的情况类似。
(a)转移特性 (b)输出特性
图5-34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
图5-35 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 |
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如图5-36所示。
(a)转移特性 (b)输出特性
图5-36 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
现在对MOS管的符号再作进一步说明。如图5-37所示,在N沟道MOS管符号中,衬底上的箭头是向内的(由P型衬底指向N型沟道);而在P沟道MOS管的符号中,衬底上的箭头是向外的(由P型沟道指向N型衬底)。在增强型MOS管的符号中,S、D和衬底U之间是断开的,表示UGS=0时导电沟道没有形成;在耗尽型MOS管的符号中,S、D和U是连在一起的,表示UGS=0时导电沟道也已存在。
(a)N沟道增强型 (b)N沟道耗尽型 (c)N沟道MOS管简化符号
(d)P沟道增强型 (e)P沟道耗尽型 (f)P沟道MOS管简化符号
图5-37 绝缘栅场效应管电路符号
(1)饱和漏极电流IDSS。IDSS是耗尽型和结型场效应管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定义是当栅-源之间的电压UGS等于零,而漏-源之间的电压UDS大于夹断电压UP时对应的漏极电流。
(2)夹断电压UP。UP也是耗尽型和结型场效应管的重要参数,其定义为当UDS一定时,使ID减小到某一个微小电流(如1μA,50μA)时所需的UGS值。
(3)开启电压Uth。Uth是增强型场效应管的重要参数,它的定义是当UDS一定时,漏极电流ID达到某一数值(例如10μA)时所需加的UGS值。
(4)直流输入电阻RGS。RGS是栅-源之间所加电压与产生的栅极电流之比。由于栅极几乎不索取电流,因此输入电阻很高。结型在106Ω以上,MOS管在1010Ω以上。
(1)低频跨导gm。
跨导gm的单位是mA/V。它的值可由转移特性或输出特性求得:
(2)极间电容。场效应管3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包括CGS、CGD和CDS。这些极间电容愈小,则管子的高频性能愈好。这些极间电容一般为几个pF。
(1)漏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Dm。PDm与ID、UDS有如下关系
这部分功率将转化为热能,使管子的温度升高。PDm决定于场效应管允许的最高温升。
(2)漏、源间击穿电压BUDS。在场效应管输出特性曲线上,当漏极电流ID急剧上升产生雪崩击穿时的UDS。工作时外加在漏-源之间的电压不得超过此值。
(3)栅源间击穿电压BUGS。结型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栅-源之间的PN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若UGS过高,PN结将被击穿。
对于MOS场效应管,由于栅极与沟道之间有一层很薄的SiO2绝缘层,当UGS过高时,可能将SiO2绝缘层击穿,使栅极与衬底发生短路。这种击穿不同于PN结击穿,而和电容器击穿的情况类似,属于破坏性击穿,即栅-源间发生击穿,MOS管立即被损坏。
(1)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即通过UGS来控制ID。
(2)场效应管输入端几乎没有电流,所以其直流输入电阻和交流输入电阻都非常高。
(3)由于场效应管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的,因此,与双极性三极管相比,具有噪声小、受辐射的影响小、热稳定性较好而且存在零温度系数工作点等特性。
(4)由于场效应管的结构对称,有时漏极和源极可以互换使用,而各项指标基本上不受影响,因此应用时比较方便、灵活。
(5)场效应管的制造工艺简单,有利于大规模集成。
(6)由于MOS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可高达1015Ω,因此,由外界静电感应所产生的电荷不易泄漏,而栅极上的SiO2绝缘层又很薄,这将在栅极上产生很高的电场强度,以致引起绝缘层击穿而损坏管子。
(7)场效应管的跨导较小,当组成放大电路时,在相同的负荷电阻下,电压放大倍数比双极型三极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