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次 |
高 级 |
教学目标 |
第1讲 |
智力七巧板 |
1.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 |
2.培养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 ||
第2讲 |
排队的学问 |
1.在排队游戏中深化学习基数与序数的关系。 |
2.站在整体与部分的高度解决排队问题。 | ||
第3讲 |
算式中的 |
1.在操作中通过分解与组合的原理打通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
2.在算式中研究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
第4讲 |
多部分与总数 |
1.感知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初步学习多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分合关系。 |
2.尝试解决多部分与总数的关系问题,培养孩子的整体意识。 | ||
第5讲 |
正方体研究 |
1.通过解决正方体棱数与面数的有关问题,培养对应与分类能力。 |
2.通过折叠正方体,研究正方体各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 ||
第6讲 |
日历 |
1.了解日历的用途,能正确的查找日期,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
2.解决有关日历的问题,培养推算能力。 | ||
第7讲 |
分数基础 |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
2.掌握简单的分数读写与比较,学习分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 ||
第8讲 |
统计启蒙 |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
2.培养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 ||
第9讲 |
图形的画法 |
1.学习使用生活中的简单工具画几何图形,培养创新能力。2.尝试画立体图形,培养空间能力。 |
第10讲 |
图形推理 |
1.学习图形大小、形状、颜色、位置、旋转方向、数量、图形加减等各种变化规律。 |
2.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 ||
第11讲 |
天平称重中的等量代换 |
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的规则,初步学习解决代换问题的方法,培养推理能力。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
第12讲 |
解决问题 |
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锻炼孩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第13讲 |
好玩的四巧板 |
1.通过动手操作拼摆四巧板,全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空间想像力、形状分析力及创意逻辑能力。 |
2.通过切割分解拼图的方式来拼摆,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 | ||
第14讲 |
不等式与等式 |
1.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数量多与少的关系。 |
2.用多种方法研究等式与等式的转换方法,理解数量变化的基础原理。 | ||
第15讲 |
差数关系的 |
1.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研究差数的形成原理。 |
2.学习用加、减算式的方法表达大数、小数与差数之间的关系。 | ||
第16讲 |
整体与部分 |
1.联系具体情境,使孩子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2.经历探索“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过程,发展孩子的数感,感受整体的数学思想。 | ||
第17讲 |
加减算式变换 |
1.能够进行算式变换学习加减算式中分解与组合关系。 |
2.学习加减算式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根据算式组编故事题。 | ||
第18讲 |
火柴中的学问 |
1.学习摆火柴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全面有序的思考能力。 |
2.尝试编、摆火柴计算类题,促使孩子动手、动脑、动口,能够培养灵活的解题技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 ||
第19讲 |
时间的学问 |
1.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
2.学习今天、明天、昨天,认识钟表等时间知识,让孩子感知秒、分、小时之间的时间关系。 | ||
第20讲 |
心象运算启蒙 |
1.多形式动手拨珠计算,积累运算经验。 |
2.通过摆物、画圆、画点运算,多形式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运算关系和运算中数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 | ||
第21讲 |
求异思维训练 |
1.指导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研究数学。 |
2.尝试逆向思维及多角度思考问题。 | ||
第22讲 |
平面的切割与拼合 |
1.认识各种图形,并提高幼儿的图形拼合能力。 |
2.学习过程中会自己动手进行试验尝试,并发展聆听和讲述故事的能力。 | ||
3.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并感受图形的规则美。 | ||
第23讲 |
简单的排列组合 |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来学习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
2.培养孩子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 ||
第24讲 |
巧解智力题 |
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锻炼孩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