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管理 >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 第10章 职业指导与人力资源开发 > 【10.2 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新形势下的使命】

10.2 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新形势下的使命

 

10.2  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新形势下的使命

引导案例10-2

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一天上午,两位满脸焦虑的中年妇女来到长宁区职业介绍所的职业指导室,门口还站着位二十岁上下的男青年。询问详情,方知该男青年姓陈,父母离异,靠父亲的千余元工资生活。父母婚变使他变得沉默寡言。他高中毕业已经三年,其间,参加过数次文化技能培训,但都半途而废。虽也曾由熟人介绍,参加了几次招聘面试,但终因无技能、怕吃苦而告终。于是,他便整天沉湎于电脑游戏,累了便蒙头大睡,一日三餐均由其年过八旬的祖母伺候,一晃三年过去了。

父亲的下岗不啻一声惊雷,打破了静如止水的生活,现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也许小陈也从长辈的脸上读出了忧愁和无奈,当两位姑妈再一次“逼”他走出家门时,他不再争辩,顺从地跟来了。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小陈表示也想为父亲分忧,但是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根据他整天跟电脑打交道这一特点,工作人员建议他按自己的兴趣先报名参加政府出资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培训,并且结合就业形势指导他:只有掌握一技之长,就业之路才能走得顺畅一些。在征得本人和其姑妈同意后,工作人员当即为他办理了报名手续,并再三告诫他: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三个月后,小陈对工作人员说:“这次我考出了好成绩,你可以给我介绍一份电脑操作的工作了。”工作人员告诉他:“你虽取得了证书,但你的技能还未经过社会的检验。现在我手头正有一则工作招聘信息,是一家公司招聘仓库保管员兼送货和搬运,无须工作经验,只要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为人忠厚老实,能吃苦耐劳即可。”也许这份工作与他想象中的出入较大,他面露难色,低着头一声不吭。工作人员又开导他说:“如果你想改变现状,减轻你父亲的负担,你就必须跨出这第一步,而且不论干哪一行,只要你真心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小陈喃喃地说:“那就让我去试试吧,如果实在不能适应,我再来找你。”

工作人员当即与招聘单位联系,将他的情况与单位进行了沟通。招聘单位深表同情,让他即刻前去面试,尽量予以录用。

转眼间,小陈上班已四月有余。一天,他工作的单位来人招聘,见到工作人员就说:“你们介绍来的小陈真不错,工作勤恳踏实,电脑又熟练,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他。现在,仓库里的账都由他用电脑来做了。”小陈的姑妈也来电告知:“自从上班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快快乐乐的。只要单位有事,再晚回来也不叫苦,空闲时间便钻研电脑知识。”最重要的是,他的家庭状况因他的工作而大为改观,父亲和奶奶都很高兴,家里又充满了祥和的气氛。

有耐心,跨出这一步,只需小小的勇气,但这一步也许就此改变了你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hrd.net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10.2.1  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挑战及新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而以此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职业指导理论更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发展自身,如何发展组织,是企业事业单位、就业人员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指导的目的都是研究如何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何用人所长。

1.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挑战

在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世界正步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性的工业化社会。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争夺信息技术、市场为目标的多元世界正在取代由军事力量控制的世界。在这场激烈的国际较量中,人才越来越被摆到突出的地位。

科技和管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但无论是科技还是管理的发展,都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竞争更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各国都日益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这一重大战略。

人力资源开发是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新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新型材料、生物科技、机器人、微电子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场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些要求,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化、集团化和全球化,已由某一领域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分别以“国际竞争国”及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为衡量标尺,这取决于该国的经济活动、工业交通、财政活动、人力资源、对外经济活动、创新能力等八项主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换言之,当今国际竞争的胜利者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者。据此,当今世界各国明智的政治战略家,无不将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由对自然资源和资金技术资源的开发转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能和直接结果,是使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使现实的人力资源在德智体几方面的潜能转化成现实的品德、智力和体力。或者说,是使人的素质活力发生量和质的变化,低的功能状态转化为高的功能状态,由非人才转化为人才,由低层次人才转化为高层次人才。而只有当现实的人力资源同财力、物力资源相结合,投入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并运行时,人力资源开发才显现出经济的和社会的价值。

2.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重大区别。当今西方世界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在1986年发表的《推陈出新的人事观念—传统的人事部门:再见!》一文中指出:“除了新名称之外,人事部门应发挥更多的功能。人事部门应将调整管理原则—从关注人力成本转而关注员工的生产力。”人事功能的另一重大变迁是导致人力观念的转变—特别是由劳力工作转变为知识性工作,这一转变是未来人事功能的最大变迁与使命宗旨。员工不再是成本,而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人事部门应尽力助其发挥潜能,而不是一味地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在于追求人与事的合理配置,注重在人与人的配合中发挥团队力量,注重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尽量满足员工的工作及精神要求,提出对人性的尊重。仅仅把管理活动的范围局限于吸收录用、考核、奖惩、升降、工资福利、离职、退休等环节已成为旧观念的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在吸收选聘人才时,它不是孤立地考察受聘人的个人条件,而是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出发,考虑受聘人在组织中能否发挥所长。

2)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组织的任务目标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组织中人员工作内容的变化,最后使得人力资源的利用也随之变化,即组织中人员的工作内容有增无减而非固定不变;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培训,使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随着组织业务的发展而发展。

3)注重用人的有效性,力求精干高效,尽可能做到少用人、省时间、多办事、办好事。

4)注意高层领导及各级主管在开发人力资源中的作用。只有高层领导的正确决策,各级主管的贯彻、执行及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努力协作,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知识链接】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3.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指导

在现阶段,经济模式的转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必然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其中劳动力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已成为客观要求。要实现劳动者同生产资料优化结合,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就要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的相互选择和合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求职者和招聘单位都迫切需要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不仅是人们选择职业的调节工具,还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增强职业适应性,为将来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招聘人员的过程看,职业指导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招聘之初,从一个最基本的表格中就可以看出职业指导的作用。在绝大多数求职申请表中都有经验、申请职位、背景等,从调查的信息就可以看出这个人适合哪种职业、职务,即使是求职者编造出来的经验、背景,也可以反映出求职者的内心倾向。

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那么也就会意识到职业指导的特殊意义,反之亦然。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指导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才有可能对人这一重要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从而达到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这一最终目的。

10.2.2  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功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的职业岗位。人力资源市场使人力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将日益突出,职业指导不断地在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帮助和引导人力资源供需双方进行自主选择,达到供需平衡。它使劳动就业制度从原来的僵死状态进入一种不断调整、不断达到新的供需平衡的良性循环状态,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人力资源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迈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中的调节功能

人力资源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社会资源,其形成、配置与使用都要依据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人力资源的配置越来越多地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运行的。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方针政策。在这当中,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中具有特别重要的调节功能。

社会产业的调整与发展、职业的变化、对人才需求的动态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反映出来。职业指导能够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部门,作为其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素质要求的依据。

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呼唤职业指导。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力就业制度的改革,学校毕业生不可能再以国家分配和就业指标保障的方式就业,要逐步进入市场就业,实行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由择业的双向选择,学校和个人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为了防止市场就业的自发性与盲目性,更经济、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人力资源,就需要运用职业指导来发挥调控作用。广东的一些职业或技工学校经过职业指导,与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单位建立网络联系,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现在,广州职业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上岗率达到96%,远高于普通高校,较好地发挥了职业指导的重要调节作用。

2.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双向选择中的导向功能

职业指导的任务一方面是要指导青年学生、求职者了解社会职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合理选择职业,尽可能地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因此,在实施职业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和求职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要把维持生活、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个基本要素统一起来,以承担社会义务为主导地位,要使他们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与人才结构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职业指导另一方面的任务是指导用人单位合理用人,科学地选拔人员,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可以减少人员使用不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可以使人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取得社会效益。

3.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心理测试中的功能

开展职业指导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这对于人力资源开发非常重要。黄炎培老前辈早有论述:“说到职业指导这件事的根据,脱离不了两个标准:一个是职业心理,一个是社会状况。职业心理是要请专家研究的,社会状况是要调查的。”

每个人在认识社会职业和选择社会职业时,应该在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并结合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加以慎重地选择。一旦人—职匹配,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说,人职匹配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

职业指导工作者运用心理测试这种现代化的手段与方法对青年学生、求职者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气质与性格等职业心理品质进行测试与评价,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有代表性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进行了分析与匹配,从中找出人与职业结合的最佳点,帮助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中做出优选决策。

10.2.3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深化职业指导

自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职业指导日渐受到重视。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强调“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对职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2006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了新的部署和安排。

1.职业指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包含就业指导,但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是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上却有极大差别。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一生不断面临的就业竞争奠定基础。

职业生涯设计是贯穿职业指导过程的主线,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处理好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个人特性与职业需要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完善、提高自身素质,挖掘潜能,主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就业竞争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但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能够得到家长的配合,还便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实施,使“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落在实处。从这个意义上看,不但应担任职业指导的教师是指点人生的导师,而且每一位教师都担负着职业指导的任务;不但应在毕业年级安排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指导,而且在低年级课程中就应该安排职业指导的基本内容。

2.“了解社会”应突出三个重点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根据学生已开始接受专业定向教育的特点,在“了解社会”的教学中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1)与本专业对应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例如,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不但应了解与会计有关的职业资格,还应了解统计、金融、保险、证券、仓储等职业资格,甚至推销、秘书的职业资格。仅就会计而言,就应让学生知道至少有四类证书与职业生涯有关:① 会计上岗证、珠算通级证和财会电算化证,这是具有从业资格的基本条件;② 注册会计师证、资产评估师证等,这是今后能否具有执业资格的证明;③ 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如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这是专业水平的体现;④ 跨职业的能力水平证书,如外语、计算机、普通话和汽车驾驶等,或者是与取得第二、三类证书有关的证书,或者是与提高求职成功率有关的证书。

对于这些证书,不但要让学生分清种类和功能,更要让学生知道取得这些证书应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即资格标准,为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生涯设计奠定基础。

2)科技进步对本专业对应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影响和这些职业群的演变趋势。要让学生明确,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是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职业会随科技进步而演变,职业资格标准也会不断调整。青年人不仅要努力学习,为一生做好铺垫,还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观念。

3)“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要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其运作机制,树立竞争上岗、多次就业的观念。

3.“了解自己”必须把握的四个要点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如果套用基础教育的做法,在“了解自己”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兴趣、性格、能力在选择职业中的作用,必然适得其反。职业学校在“人—职匹配”的有关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1)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应在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的种类和兴趣对从业的重要性的同时,强调职业兴趣既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又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得到强化。

2)性格是可以完善的。一些职业对从业者性格有特殊要求,性格有许多“天生”的成分,但却并非一成不变,观察中就有许多因从事某种职业而改变性格的实例。

3)能力是可以提高的。由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组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不论专业能力,还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仅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在职业生活中得以强化。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能力,即一般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算术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能力、眼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等,均可以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4)潜能是可以挖掘的。每个人都具有未被发现的潜能,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受到压抑的青年人,可能具有更多的潜能。这些青年人进入职业学校以后,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合适的环境,潜能就能变为显能,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在“人—职匹配”的教学中,除了把握上述四个要点外,当然也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在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或相关职业群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职业学校“人—职匹配”教学的落脚点,应定位在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完善自我的具体目标,以主动适应职业的需要。

4.创业教育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在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中,强化创业教育,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意义。劳动者个人或劳动者通过劳动联合、资本联合创立的小企业,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起步的重要形式;是吸引民间资金和优秀人才创办企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是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落实“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体现;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更新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就业观念,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重要手段。

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受教育者“愿创”、“敢创”、“会创”,即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和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渗透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的内容,并补充怎样选择、怎样建立、怎样管理企业的知识,是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创业教育不仅是职业指导教师的任务,还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

5.职业指导也应“以能力为本位”

“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职业指导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应以能力的形成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职业资格的教学过程中,应发动学生从父母、亲友中收集各种证书,并进行分类、比较;应组织学生到与本专业对应职业群的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调查职业资格标准及相应的证书考核办法;应引导学生去考察劳动力市场,访问往届毕业生,让学生感受证书在求职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主动地掌握有关知识,形成正确的观念,还提高了调查能力、沟通能力。

2)在“了解自己”的有关内容教学时,不但应让学生学会自测的方法,更应发动学生去访问、调查一些职业生活的成功者,直接感受兴趣培养、性格完善、能力提高、潜能挖掘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并培养公关能力。

3)求职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点之一。除了学习面试技巧、考官心理分析等内容外,学校应抓住学生的求职需求,从求职礼貌训练入手,使其养成教育从“要我养成”变为“我要养成”;应借助求职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存储、使用的训练,将这种能力升华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迁移到今后职业生活的各环节中去;应借助求职信写作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网络应用能力。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不但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内涵,而且有相当丰富的外延。职业指导应该也必须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